
當前我國鑄造產業陷入迷途,不僅與鑄造產業下游需求市場等外部因素息息相關,還與鑄造企業自身的弊病緊密相連。
首先,鑄造企業的流動資金一直靠銀行借貸,企業有點效益也全變成了貸款利息,企業無積累,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。加之,企業應收賬款過高,很多鑄造產品外銷之后,還沒有收回貨款,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少。同時,國家在“十五”之前對鑄造產業幾乎沒有技改投入,導致鑄造產業的資金底子極薄。
其次,鑄造企業的制造型企業的特點改變不大。在世界裝備制造系統中,我國的鑄造產業只能做價值鏈中最低端的工作———制造,處于“打工謀生”的窘境,不論是技術水平,還是利潤水平都較低。
第三,我國鑄造產業中的多數企業仍是傳統鑄造企業,基本生產特點仍然是單件小批、單件無批,與現代工業要求的“專業化、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流水化”生產相距甚遠,由此帶來的是生產效率低。
以上三大因素的存在,成為限制我國鑄造產業發展的內部桎梏,以上這些弊病的存在使我國的鑄造產業長期積貧積弱,鑄造產業憑借一己之力很難有所突破。近年來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,作為裝備制造業基礎的鑄造產業得到了國家的關注和支持。因此,鑄造產業要僅僅抓住這個機遇,借助國家的力量一舉打破以上這些限制,突破桎梏快速發展。